在经常被提及的新锐文学杂志中,《上海文学》属于既不能被轻易忽视,但又不在排头兵之列的那一种。
本期杂志的分量基本上与其在文学期刊中的地位相符———高不成低不就。不知是不是为了跟上文学期刊文化化的潮流,传统的文学体裁小说和诗歌的分量大为减轻,只剩下两篇小说和一组诗歌,而且作品质量最多也只是差强人意。
本期头条为张承志的随笔《与草枯荣》,依然是蒙古草原的故事,有些感人,但没有新意。韩少功的回忆随笔《杭州会议前后》澄清了“寻根文学”发展中的一些历史误会,具有一定史料价值。此外,张闳重新解读《青春之歌》的《革命的“灰姑娘”》也值得一读。张闳与朱大可、张柠等人正在批评界掀起一股炫才炫智的浪潮,其利弊不久当会为更多的人所察觉。
已经正式变成周刊的《三联》还是老面孔,这样很好,不突兀,很亲切,有助于品牌亲和力的建设。但本期的主打专题《歪批笑傲江湖》却做得不好,变成了几个小金迷的炫才逞技,落了大俗套。幸亏还有苗炜对黄建中的专访,信息量比较大,这是该专题中唯一的亮点。常规栏目还是过去的滋味,沈宏非的小短文正在引起更多人的注意,本期他的《现代寻亲记》确实很好。《朱令VS协和:2000天的代价》和《索罗斯们离中国股市有多远》等文章则延续了《三联》对社会各领域密切关注的风格。
《视觉21》一直试图摆脱人们对它的那种固定定位:一本宣扬前卫艺术的杂志。同时,它也在不断地提醒读者,这是一本紧随时代浪潮的社会文化杂志。但,最起码从目前来看,《视觉21》还没有实现自己的定位。本期,依然是各种前卫话题的大拼盘,无论是介绍好莱坞的传奇摄影师的《在戴维的镜头下》还是介绍电影投拍人罗异的《大玩家罗异与美国大片无关》,无论是温普林的《前卫108》还是“音乐行动”中的《愤怒反抗电影》,无不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,但在这背后呢?在这些报道、呈现、描述的背后呢?《视觉21》缺乏的正是背后的深度,对一个时代的文化把握不是这些貌似前卫的拼盘所能完成的。